钛洁头条:

触目惊心 近年十大车内空气污染投诉案例一览


近年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和投诉的热点问题。2012年3月1日,国家层面首个旨在改善车内环境的政策正式实施,这部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环保部共同发布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乘用车车内常见的有害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烯、乙烯醛等提出了控制要求,一度被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寄予厚望。但由于指南只是推荐性标准,不具备强制力,在其实施的将近两年时间内收效甚微,基本形同虚设,消费者针对车内空气污染的投诉有增无减且维权坏境依旧恶劣。

近日,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主任宋广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国家标准当中涉及产品安全、人身健康的标准一般都是要定成强制性标准,据其介绍,现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已经列入环保部明年的强制性标准制定计划中,预计2015年将出台。但他同时表示,强制标准的实施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在这个过渡期内,相关部门应当切实的做好监督和引导,车企也要承担起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提高车内工艺,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内饰材料,尽可能的减少车内污染,降低对消费者人身健康的危害。

本文是盖世汽车网综合整理的近几年国内市场上发生的消费者针对车内污染投诉的典型案例,旨在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车内空气质量污染案例揭示在当前标准缺失的大环境下车内空气糟糕的现状。

一、 北京车主起诉道奇公羊

时间:2002年

缘由:车内气味刺鼻

结果:法院二审判决经销商补偿3万元

2002年3月,北京消费者卢先生购买了一辆美国产道奇公羊汽车。同年8月,卢先生发觉车内气味刺鼻,便将新车送检。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根据国家关于装饰工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结果其车内甲醛超出国家规定标准26倍。卢先生将该经销商告到北京朝阳区法院,法院一审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判定经销商全额退购车款。经销商不服上诉,法院二审以我国还没有出台车内空气标准为由,判决经销商补偿消费者3万元。

二、北京车主起诉铃木奥拓

时间:2002年

缘由:怀疑因车内苯中毒造成车主丧命

结果:起诉败诉

2002年8月,北京消费者朱女士购买了一辆奥拓小轿车。一个多月后,朱女士被确诊患了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最终不幸病逝。其丈夫李先生将汽车送交有关部门检测,结果显示车内空气苯含量严重超标。李先生向北京市丰台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经销商赔偿医疗费27.9万元,双倍返还车款9.9万元,共计 37.8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认为其妻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为苯中毒所致证据不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三、常州车主质疑奇瑞QQ导致儿子患白血病案

时间:2003年

缘由:奇瑞QQ被疑导致儿童患白血病

结果:协商理赔未果提起诉讼,最终结果未知

2003年2月4日,常州市民陈某购买了一辆奇瑞QQ车。同年7月12日,陈某小孩被确诊为白血病,陈某委托专业机构检测了汽车室内空气,发现甲醛和苯、甲二苯等有毒物质各超标了一倍,而甲醛及苯都是强致癌物。随后,陈某要求厂商出面道歉,并支付孩子的医疗费用,遭到拒绝。后当地工商部门介入调解,但双方未达成一致,陈某无奈之下走上了法律诉讼的道路。

四、上海车主起诉上海通用

时间:2004年

缘由:认定所购凯越车危害物质超标导致儿童患白血病

结果:与厂家协调未果提起诉讼,败诉

2004年3月1日,朱成的祖父朱云鹤(化名)购买了一辆别克凯越。不久朱的家人就发觉车内有浓烈的异味,开车时眼睛有刺痛、流泪的现象,时间稍长就会轻度眩晕。2001年12月出生的朱成经常乘坐该车或在车内玩耍,2004年3月下旬,朱成出现了“异样”,颈部淋巴结呈现莫名肿大,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朱成不幸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经医生的询问建议,朱云鹤认为自己的别克凯越轿车可能是罪魁祸首。

5月20日和6月22日,朱云鹤先后委托上海市室内装潢质量监督检验站、上海浦东北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自己的凯越车进行了室内空气检测,检测报告显示:参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该车内甲醛超标1.5倍,含TVOC量(即总挥发性有机物简称)超标6倍。朱云鹤就此与上海通用公司进行诉前调解,但两次交涉未果,朱云鹤随将上海通用告上法庭。2004年8月26日、12月16日,浦东法院金桥法庭两次开庭审理了此案,并与12月16日当庭宣判,驳回幼童的所有诉请。

五、张家港车主投诉中华轿车行驶6年甲醛仍超标4.4倍

时间:2008年

缘由:车内甲醛超标

结果:厂家认定车辆符合国家标准,不予理赔

2002年,家住张家港市的王先生买了一辆新中华轿车,但是没过多久,他明显地感觉身体有些不适,浑身经常瘙痒难耐,还特别容易感冒、头昏。2004年,浑身瘙痒已发展成为皮肤方面的顽症——牛皮癣。2006年年初,医生诊断,他的免疫系统已经遭到较大破坏,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而且患上了一种非传染性的肝病。通过当地的室内环境监测治理中心按照检测室内空气质量的国家标准和程序对其车辆进行检测,王先生的车内甲醛超标4.4倍。王先生认定自己的病是由于车内甲醛严重超标造成的。2008年7月10日,王先生来到沈阳市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讨说法,坚持认为自己的病是车内污染导致的。但厂家一口咬定,他们生产的完全是合格产品,他们的车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2008年10月,王先生再次得到厂方的手机短信回复,不能给与赔偿,理由是车是合格产品,没有证据证明他们的车辆能够引起类似疾病。

六、江西车主投诉"新甲壳虫"车内甲醛超标三倍

时间:2009年

缘由:车内异味刺鼻,导致莫名头晕胸闷

结果:与车商多次交涉未果

江西上饶的张女士与2007年6月18日花费近30万元,在江西辉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进口敞篷新甲壳虫小轿车。该车自使用之日起,就常常会出现类似于橡胶的浓烈的刺鼻味,开车时间稍长,全身就会瘙痒难耐,头晕胸闷。张女士多次找到经销商,尽管经销商每次都采取了暴晒、透气等方法处理,但收效甚微。2009年7月14日,张女士将车送往江西省环境检测中心站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做车内有害气体检测。7月17日,江西省环境检测中心站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出具检测报告,“车内甲醛超标3倍,TVOC超标2倍,其他项目符合标准”。7月26日,张女士向江西省消费者协会投诉。

江西辉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表示,所有车辆部件进口时都已经过检测,确认质量合格后才出售给消费者。他们认为,张女士的检测报告本身没有问题,但其检测时所依据的标准却有问题。其依据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是否适用于汽车领域尚无定论,不能据此认定车内空气污染超标。鉴于张女士的车内长期存在刺鼻异味这个不争的事实,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在半个月时间内,协助张女士与总公司及厂家进行沟通,届时将给张女士一个答复。

七、北京车主诉讼东风雪铁龙

时间:2010年

缘由:怀疑因车内异味引起疾病

结果:提起诉讼并于庭下达成和解

2010年3月初,北京的崔先生购买了一辆价格11.28万元的东风雪铁龙轿车,后发现车内有强烈的异味,几个月后,异味不但没消除反而加重。崔先生额头两侧头发不断脱落,并常头晕头痛、血压偏高。同年7月,他委托相关机构检测,结果为“车内甲醛严重超标”。崔先生起诉要求汽车销售公司退车返还车款,并赔偿医疗费、检测费等共12万余元。朝阳法院受理此案后,双方于私下达成和解。

八、贵阳车主投诉长安悦翔

时间:2010年

缘由:怀疑因车内污染造成疾病

结果:起诉获赔

2010年5月,贵州的张先生买了一辆长安悦翔轿车。使用4个月后,车内气味刺鼻,且感觉鼻腔、咽喉不适。2011年3月,因体质下降,一家三口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他和老伴患上了“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并有“肺气肿迹象”,而他们的孙子则是肾功能偏差。因怀疑疾病系车内空气污染所致,张先生将经销商告上了法庭,索赔治疗费用、精神损失等总计7万余元。法院在查清事实的情况下采纳了张先生举证责任倒置的诉求。贵州省凯里市人民法院一审判令销售商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返还消费者张英才购车费、车辆购置税、保险费等总计6万余元及医疗费用1968元等。

九、江苏车主投诉奔驰C200

时间:2012年

缘由:怀疑车内污染导致肺病

结果:协商未果,仍在维权

张家港的金先生2011年前后购买了一辆奔驰C200。开车两年来,金先生经常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身体不适的症状。做了体检后,他被告知双肺出现了肺纹理增多的现象。为了弄清肺部出现的病变是否和自己的汽车有关,2012年8月,金先生自费委托检测公司进行了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金先生车内空气中甲醛含量和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量均超标,均为国家颁布标准的3倍左右。金先生据此检测报告至奔驰公司讨说法,但对于这份第三方检测报告,奔驰公司根本不予认可。

金先生并非唯一遇到此问题的奔驰车主,事实上,自2012年9月,奔驰车主们开始大规模向各地奔驰4S店反映,要求解决车内异味的问题。然而,他们却遇到了几乎相同的处理程序——暴晒通风、桑拿或光触媒除味,然而这些方法并未奏效。

十、央视曝光三大豪车使用阻尼板或致癌

时间:2013年

缘由:奔驰、宝马和奥迪车内使用的阻尼材料污染车内空气,可能诱发癌症

结果:三家车企均表示所用材料符合全球标准

2013年3月19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奔驰、宝马和奥迪车内使用的阻尼材料污染车内空气,可能诱发癌症。据相关媒体报道称,为降低成本,奔驰、宝马和奥迪等6款国产豪车使用了致癌物沥青作为车身阻尼材料,经过专家和相关部门检测,奔驰C级、E级,宝马3系、5系,奥迪A6、Q5均含有70号沥青成分。

央视节目播出后,三家车企迅速做出反应为自己辩护,均表示将协同相关部门着手进行调查,以妥善解决问题,但与此同时,三家车企不约而同的强调,目前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使用的是进口阻尼部件,符合各自的全球质量标准。截至目前,该事件热潮已过但仍无最终定论。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